快速办理通道

姓 名*
手机号码*
公司座机*
认证项目*
公司名称*
乌海 [ 切换城市 ]

全国服务电话 :

028-87707900
喜报!华亿认证中心获评2023年“全省10佳优良实践案例”

行业动态

  • 29

    2024-11

    活动现场。潮新闻记者 全琳珉 摄11月29日下午,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建设和赋能浙商新飞跃活动在杭州举行。记者在活动现场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激励数据知识产权的创新、流通和运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北京、上海、广东、江苏、陕西、山西等21个省(区、市)共同启动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建设,赋能浙商实现新飞跃。数据知识产权是数据处理者对依法获取、经过一定规则处理、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合所享有的权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深入挖掘数据知识产权的价值,事关企业的未来发展。自2023年4月以来,浙江省已受理数据知识产权申请28610件,登记公告14104件,服务范围涵盖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深圳、湖北、甘肃、山西等18个省市。因涉及地域广泛,进一步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合作变得至关重要。据悉,22省市数据知识产权生态建设启动之后,将围绕六方面内容展开合作,包括完善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增强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功能;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打造一批高质量理论创新成果;加强企业数据知识产权宣贯培训,推动企业加强数据管理;开展高水平数据知识产权服务,完善交易运营体系;搭建数据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平台,开展跨区域合作交流;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宣介,凝聚各方力量,持续扩大数据知识产权影响。记者还在活动现场了解到,今年4月26日上线的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数知通”已与深圳数据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实现互联互通。平台会推送有交易意向且登记成功的数据到深圳、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服务专区”,同时“数知通”平台也为深圳、上海数据交易所开通了数据知识产权快速申请通道。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的流通交易,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希望通过数据知识产权的生态建设,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自己的数据资源,更加积极地运用数据知识产权,推动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的创新,为建设创新浙江、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动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说。

    查看更多 →
  • 28

    2024-11

    近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多部门共同印发《甘肃省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若干措施〉实施措施》,从5个方面提出15项工作任务,立足甘肃产业实际,强化专利在产业链中的强链增效作用,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服务支撑。据了解,今年3月,甘肃省质量强省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该省实际,制定印发《甘肃省“质量强链标准稳链知识产权延链X1116”行动实施方案》,精选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组织开展2024年“三链行动”。以“强基础、补短板、抓数转、育品牌、提能级、建数库”为核心内容,扎实推动质量基础支撑、标准引领、知识产权赋能行动,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在推进产业强链增效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甘肃省产业链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截至目前,甘肃省已累计培育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4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30家;561家企业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体系》认证,有效促进产业链核心企业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十四五”以来,甘肃省新增专利质押金额18亿元,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创新发展资金短缺问题;围绕省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开展专利导航16项,在引导和帮助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专利布局,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质效,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查看更多 →
  • 08

    2024-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精神,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十个方面做出部署。《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查看更多 →
  • 01

    2024-11

    近日,省市场监管局与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资委、山东金融监管局、省贸促会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工作的通知》。《通知》以提升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核心,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支持重点产业企业,培育和引入具有领先优势的关键技术专利,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通知》提出,强化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育布局、创新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服务机制等8项重点任务。强化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培育布局。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协同重大创新平台,开展订单式研发、融通式创新,培育一批原创性、基础性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引导鼓励重大技术攻关等项目建立全过程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支持创新主体运用专利优先审查、快速预审等现有政策,提升专利布局的质量和效益。创新重点产业专利导航服务机制。完善专利导航服务体系,鼓励开展不同层次专利导航服务。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成果可及性和便利性,探索建设可持续更新的产业创新专利导航图谱和重点产业链知识产权专题数据库。推进标准与专利协同创新。加强专利布局与标准研制联动。推动日照市、济宁市率先开展专利标准战略融合创新城市试点,开展标准必要专利国际合作,探索专利标准奖励制度。加强高校院所专利成果转化对接。发挥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等系统作用,梳理筛选高校院所专利技术成果,开展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存量专利转化运用。完善专利产业化促进机制。支持重点产业链企业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构建重点产业专利池。加强政策引导和激励,提升专利创造质量,赋能中小企业创新,推进产业强链增效,培育专利密集型产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服务知识产权要素国际循环,以及加快中试平台建设。发挥山东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区域及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功能作用,为各类创新主体搭建高效对接平台,将知识产权服务融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加快推进山东省《“知才兴鲁”知识产权精准服务高端创新人才行动方案》的实施。引导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等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

    查看更多 →
  • 31

    2024-10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天(30日)召开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专题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区各省份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9.3万件,同比增长16.7%;有效注册商标量达661.3万件,同比增长10.5%;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31个,批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89件。完善顶层设计,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支持开展地方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实践探索,陕西、四川、广西、宁夏四地先后完成地方知识产权相关立法。“一省一策”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先后与甘肃、内蒙古、新疆、陕西、重庆、四川、广西等地共商共建知识产权强省。确定38个城市、71个县(区)开展知识产权强市、强县(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促进转化运用,助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支持西部地区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完成24.6万件存量发明专利盘点,遴选17.2万件进入可转化专利资源库,服务新能源、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创新发展。发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纾困功能,今年前三季度,质押金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2617家,同比增长36.2%。针对重点产业实施专利导航项目,推动各地建立国家级专利导航服务基地24家,助力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保护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支持四川成都、陕西西安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布局建设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1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2个快速维权中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在西部各省份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320余家,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创新服务举措,推动东中西部地区深化知识产权合作。支持上海、江苏、福建等东部省份同新疆、西藏、宁夏等省份积极对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指导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积极服务西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开展专利信息利用、预警分析等工作。组织“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系列活动,在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开展跨区域对接,促进中东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转化专利有序在西部地区转移转化。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4.3万次,同比增长45.7%。培育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支持西部地区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建设4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实施15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西部地区地理标志直接年产值达4298.4亿元。积极发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综合效益,支持打造特色品牌。助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在贵州、陕西等省份深入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深化应用服务,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国际合作,有力服务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在新疆举办首届中国—中亚知识产权局局长会,在广西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局局长会,在四川召开中欧两局局长会,促进西部省份知识产权对外开放。推动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郫县豆瓣、库尔勒香梨、保山小粒咖啡等36个西部地区地理标志产品进入第一批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名录。支持“知识产权+蓉欧班列”基地建设,运送高价值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享中国创新发展成果。(总台央视记者 王婧)

    查看更多 →
  • 21

    2024-10

    10月17日,湖北省政府召开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推进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迎检及全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副召集人李金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及联络员参会。会上,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联席会议副召集人、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骏通报了2024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迎检及全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工作安排。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交流发言。会议指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在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湖北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等次,有力支撑了湖北省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今年9月,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深入推进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着力把湖北打造成为链接全国、辐射全球的知识产权转化枢纽。会议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转化运用工作事关全省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优化、事关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明确目标,高标准做好各项工作;落实责任,进一步细化分工;精心准备,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汇报,争取指导支持;加强协同,形成工作合力,通过检查考核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实效。要聚焦“不能转”“不愿转”“不会转”“不敢转”等问题,制定分解措施、明确责任单位、强化协同配合,不断推动专利转化运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省知识产权局要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整体水平,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湖北)

    查看更多 →
  • 18

    2024-10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18日消息:今年1月至9月,安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452.09亿元,同比增长105.71%,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国第五位。其中,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创新型企业3166家,有效助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以来,该局不断加强政银企协作,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联合多部门印发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支持相关工作方案、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出多项知识产权金融支持政策,并对企业以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贷款予以补助。实现安徽首笔集体商标质押融资,歙县茶叶行业协会59家会员企业共享授信5.6亿元。落地安徽首批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800万元。  与此同时,建成安徽省知识产权交易所,为知识产权交易、托管、运营、投融资等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综合性服务。发行该省首单市场化担保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3000万元。截至目前,安徽已累计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7.815亿元。

    查看更多 →
  • 12

    2024-10

    2024年9月26日,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作为我省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性法规,条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和湖北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着力运用法治方式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一、以加强法治保障提升知识产权支撑高质量发展效能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重要指示论述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知识产权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条例立足上述“五个关系”,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新时代新征程发展要求出发,通过构建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工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供给和技术供给,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条例的颁布实施是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生动实践。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谁掌握更多知识产权,谁能更好保护知识产权,谁能更有效运用知识产权,谁就把握了竞争优先权、发展主动权。湖北人才资源丰富、科教实力雄厚、区位优势突出、发展基础较好,是全国重要的创新资源富集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近年来,湖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知识产权工作决策部署,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主要知识产权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知识产权工作成效获国务院督查激励,2023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实现“三连优”。作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交汇点和承载地,湖北正处于厚积薄发、聚势提升的关键时期,对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条例将促进和保护知识产权作为激励科技创新、做强综合实力、厚植发展优势的“催化剂”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让湖北成为知识产权创造的“磁场”、保护的“高地”、转化的“沃土”,在中部地区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推动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条例的颁布实施是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推进湖北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的重要部署,为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针对当前我省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效益还不够高,转化率和产业化率较低,侵权易发多发和维权难等问题,条例对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机制和手段措施进行了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以促进湖北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标准保护和高水平服务,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省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形成国内外竞争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将有效提升我省知识产权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二、以坚持问题导向打通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全链条条例分为总则、培育和创造、转化和运用、保护和管理、服务和激励、法律责任、附则,共7章60条,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各环节,充分体现了湖北特色和时代特征。(一)完善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机制知识产权客体种类众多,涉及面广,相关工作涉及多个部门。条例作为我省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性立法,涵盖本省行政区域内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相关活动,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同时加强与《湖北省专利条例》《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等其他地方性法规衔接。条例明确了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的范围,包括作品、专利、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客体,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条例要求全方位构建我省知识产权促进与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规定了各级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有利于增进全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工作合力,推动加快建立更加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二)增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能力针对我省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发展还不够充分的情况,条例紧扣创新发展需求,秉持知识产权培育创造的高质量和高价值导向,明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培育和创造机制,引导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围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加强自主创新,培育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条例围绕不同类型知识产权的特点,针对性提出了培育和创造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的有力措施。(三)提升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质效为有效促进我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条例明确各级政府应当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为导向,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融合,完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和个人围绕产业发展战略,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策略和运营模式,推动知识产权高效转化运用。条例明确了多种知识产权转化方式,大力支持和引导知识产权权利人转化知识产权。规定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知识产权应及时转化,政府应建立供需匹配的专利产业化对接体系,推动专利的快速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专利、著作权转化和数据知识产权的登记与运用,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价值转换。(四)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条例规定,要建设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企业自治与行业自律、公众守法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严、大、快、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条例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执法、技术调查官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着重聚焦行政执法与司法环节的衔接、纠纷调解和司法确认等程序进行了规范,建立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此外,针对商业秘密、新兴业态、展会、电商平台、海外维权等重点领域制定了细致的保护规范,积极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和交易规范,应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五)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和管理条例规定要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服务布局,提高知识产权服务的普惠性与便利性。明确各部门应在重大项目中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识别和防范侵权风险。鼓励代理、运营、评估和咨询等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建立服务业集聚区,推动国际化、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建设。规定行业协会与商会加强自律,促进公平竞争,鼓励志愿者参与知识产权服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制定健全的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和措施,强化知识产权归属和权益分配机制,对贡献突出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开放合作条例明确,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推动本省知识产权领域开放合作,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以及省(区、市)的协同协作,鼓励各类主体依法开展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有效提升我省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化水平,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七)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宣传教育条例强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同时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开展知识产权研究,支持高校设立相关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各类主体之间的知识产权人才合作与交流,推动高层次人才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知识产权公益宣传,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知识产权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意识。三、以强化贯彻执行营造促进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利环境法律的严肃性和创新性,需要在实施中不断强化和完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贯彻落实条例是各级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的一项重点和长期任务。(一)加强学习宣传。组织全省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期分批开展条例培训,共同推进条例的学习与宣传,形成分阶段、全方位、多层次的学习宣传格局,深入学习领会条例的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重大制度创新。将条例纳入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及行政执法等人员的培训课程,引导重点人群了解相关规则。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将条例的学习宣传作为知识产权普法重要内容,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5·10”中国品牌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关键节点,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形式广泛宣传,提升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二)加强配套建设。进一步发挥各级知识产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作用,认真对照条例规定,深入研究和认真梳理相关政策文件,及时完善出台与条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在培育高质量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标准,细化工作措施和办法,切实保障条例实施落地。(三)加强督促检查。条例的出台,将成为我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各项工作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各级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建立健全责任机制,落实评估考核,及时反馈条例实施中遇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条例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

    查看更多 →
  • 30

    2024-09

    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重点任务落实,强化知识产权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撑,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工程,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黄武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颠覆性技术主要集中在专利、技术秘密领域,对专利、技术秘密加强保护,有助于激励研发、激励投入、激励创新。提升知识产权的话语权 首先要融入国际规则体系黄武双进一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高科技前沿技术的保护方面,一些国际企业并不一定通过申请专利的方式,而是选择技术秘密。尽管相关法律规定了发明专利保护期限最长20年,但由于申请过程本身可能就需要几年时间,因此考虑到申请过程本身所耗费的时间,实际的专利有效保护期往往不足20年。因此,对于竞争对手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研发实现超越的技术,申请专利是一种常见的保护方式。而对于那些不易通过反向工程获取的生产工艺,如化学产品的制造过程,技术秘密则是一种更为合适的保护手段。例如,化学工艺中的最佳温度设置,往往需要经过长期的实验和摸索才能确定,这类信息一旦公开,竞争对手便可能轻易模仿。黄武双强调,对于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秘密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领域的技术尤其是算法和模型,往往通过技术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以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所以,专利和技术秘密各有其优势和适用场景。”黄武双认为,要提升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话语权,首先要深入理解和融入现有的国际规则体系。当前我国正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比如出台相关的惩罚性赔偿等,但需要做的工作还不仅限于这些。他强调,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与物权、债权赔偿存在本质区别。知识产权损害赔偿属于在竞争环境当中的损害赔偿,通常要评估因侵权行为而导致的竞争优势丧失。在国际社会中,这类赔偿范围往往更广泛,不仅包括专利产品本身的损失,还涉及与专利产品配套使用的相关产品。即便这些配套产品本身没有专利,但由于专利产品的流失,其销售量同样受到影响,因此也应计入赔偿范围。在黄武双看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正日益完善,构建得越来越全面,但仍有提升空间。科学规划托育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的有关举措。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实施102项重大工程,是党中央统筹当前和长远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立足全局抓好重大工程实施,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和央地联动,强化资金支持和要素资源保障,破解难点堵点,确保重大工程建设取得预期成效。会议还研究了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持措施。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和托育实际需求等因素,科学规划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优化托育服务精准供给,努力为群众提供就近就便的托育服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决定将两个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查看更多 →
  • 20

    2024-09

    为深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湖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实施意见》,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激励自主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作用,近日,永州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永州市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若干措施》(以下称《措施》),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目标,打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在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促进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等五个方面明确相关资助对象、金额标准,为推进全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在支持知识产权维权方面,《措施》规定,对上年度永州市的专利权人、合法专利使用权人因维护知识产权合法权益产生的诉讼、裁决和调解案件,以及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维权胜诉案件,按照实际支出维权费用的50%给予援助,国内最高不超过2万元/件,国外最高不超过3万元/件,同一申请人援助金额累计不超过6万元/年,对于知识产权保险已赔付的不再予补助。在促进高校专利转移转化方面,《措施》规定,全面提升高校专利质量,强化高价值专利的创造、运用和管理,更好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专利转让、许可、作价入股,产生实际到账金额的,按不超过实际到账金额的30%进行资助,同一高校、科研院所当年本项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高校、科研院所与下属企业之间的专利转让或许可行为,不纳入资助范畴。对全市企业通过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主体,转让、许可、作价入股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产生实际到账金额的,按不超过实际到账金额的30%进行资助,同一企业当年本项资助金额不超过5万元。此次《措施》的发布,是永州市首次围绕知识产权全要素,统筹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工作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措施》的发布,意味着永州市将在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中再接再厉,立足于本市知识产权工作实际现状,在强化资源保障、提升资金使用质效中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助力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